热门测算

百家文化之道家和儒家的区别和联系_百家文化之法家和道家思想的异同

文章目录:

1、百家文化之道家和儒家的区别和联系
2、百家文化之法家和道家思想的异同
3、百家文化之道家和道教的区别和联系
4、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是相互依存还是抵触
5、百家文化之儒家和法家的区别和联系
6、猜你喜欢:

1、百家文化之道家和儒家的区别和联系

儒家和道家,是中国古代两个相当重要的思想流派,是华夏文明的夜空之中两颗闪耀的明星。

儒道两家的思想,至今还对中国甚至世界,保有重大的影响力。

那么,道家和儒家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让道家文化为你释疑。

道家和儒家,均起源于春秋末期,道家思想最早来于老子,后有庄子继承与发展,其认为“道”为世界本源,主张清静无为,道法自然;而儒家思想则是孔子在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个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以“仁”为核心理念,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为中心思想,倡导的是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等等。那么道家与儒家之间有何区别呢?

一、理想人格的不同

儒家的理想人格,应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谆谆教人,死而后已。也就是说,儒家的出类拔萃者,应为志士仁人;而道家的理想人格,则应具有高度的悟性和思维能力,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冷淡世情,向往自得,其于外物,顺乎自然而已。如此看来,道家的典型人物,应为清修隐者。

二、人性论的不同

儒家的人性论,看到人的社会属性,看到了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道家的人性论,则看到人的生理与心理属性,觉察到虚伪而繁烦的宗法伦理,对人性的桎梏和对个性的摧残。

三、人生观的不同

儒家的人生观,是入世的,讲究“先天下之忧而忧”,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有强烈的关切和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

道家的人生观,则是出世,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牵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一个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之情为最高目标。

四、思想核心不同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重仁尚礼”,强调仁者爱人,必须克己复礼,以对人的尊重和具备同情心作为“仁”之核心标准,而以对自己的克制和约束和提高道德水平,作为其达到标准之必须手段。

而道家则以“道”为世界本源,讲求清静无为,天人合一,其思想核心为道法自然,观点带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色彩。

道家和儒家在诸多不同中,也有其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怀着天下为公的理想,都期待着建立一个保障人们健康全面发展的政治制度。

一、思想观点上的共同性。

儒道皆认为天人是一体的,人类来源于自然,又以自然为生存的依托,两者息息相关,人应当爱护自然环境和资源。不可破坏天人的合谐,

二、学说内容上的互渗性。

儒道两家皆以“我”为主,同时吸收改造对方若干成分,纳入自己体系之中。道家补充了儒学短于形而上本体之学的缺陷,儒学补足了道家漠视现实社会人生问题的偏失。

三、文化全局上的共建性。

儒学在人生哲学、伦理道德规范、教育学等重要社会文化领域有第一位贡献,道家则在宇宙论、美学、自然哲学、重要社会文化领域有第一位贡献。

结束语:道家与儒家,都在古代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今天我们对二者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探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汲取精华,摒弃糟粕,做到古为今用。

2、百家文化之法家和道家思想的异同

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是古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两颗明珠。

作为在先秦诸子百家中特点鲜明的两个思想派别,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起过重要影响。

今天的法家文化就为你简析法家和道家思想的异同。

道家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流派,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道家学派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西汉初年和唐朝初期,汉文帝、汉景帝,唐太宗和唐玄宗都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得以从前朝苛政之中休养生息,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法家则是春秋战国时期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提出了以法治国、富国强兵的核心思想。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秦朝统一天下后根据法家理论制定完善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成为后世数千年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学说乃一种纯功利主义的思想体系,内容核心主要是针对君主如何加强统治。法家学派否定了世袭贵族天然传承的等级制度,认为在法面前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法家之集大成者韩非,则将早前法家“法”、“术”、“势”三派的学说加以结合,建立了君主专制主义理论。

法家的“法术势合”,法即是法制,要求以严刑峻法管治国家,有功者重赏,有过者则重罚;术即是权术,国君要懂得如何利用政治手段,对付政敌,以保持权位;势即是权威,国君要保持自己的权威,才能驾驭臣下。

法家在政治实践中,奖励耕战,毁弃诗书,彻底与传统文化决裂,他们主张以法治国,认为人类本性为恶,只有以严刑峻法才能惩治罪恶,希望建立一个以法用人、以法制定社会契约的法制社会。

而道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刚刚相反,道家主张顺其自然,认为人为制定的法律是对人类的束缚,要全部舍弃。道家提倡的是“以不治治天下”并且要“任其自然”,他们的社会理想,是建立一个小国寡民、不对自然进行任何改造、人类没有私心和欲望、没有任何社会规范“乌托邦”式社会。

法家和道家思想也有其相同之处。其一,法家和道家思想,都是在社会动荡且四分五裂的春秋和战国时期形成,具有相同的时代背景;其二,无论是法家思想还是道家思想,都是希望通过一种途径达到各自理想的社会现状;其三,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结束语:我国古代文明灿烂辉煌,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财富,涌现出无数思想瑰宝,法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正是其中两块美丽的宝石,照亮了后世数千年的历史长廊。今天,我们在学习研究古代流传至今的法家和道家思想时,要像掸去宝石上的灰尘一般,摒弃其中消极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文化糟粕,汲取能够为今所用的思想精华。

3、百家文化之道家和道教的区别和联系

道教和道家是人们经常视之为相同概念的两个名词,常被不加区别地使用。

道家与道教,从外表看来,好像不可分离,而在实质上,却还是有所差异的。

那么,就让道家文化为你梳理,道家和道教的区别和联系。

道教是根植于我国本土的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中国古代道教,是在我国古代的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而成,其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而到了现代,道教同样积极发展,以尊道贵德,天人合一,贵生济世为教义。

既然道教是以古代道家思想为理论依据,那么二者有何区别和联系呢?

一、形成的时间不同

道家是由老子、庄子开创的哲学思想流派,在春秋末年已经创立,而道教则形成于东汉末年,源于张陵所创的五斗米教。这就是说,在道教形成之前,道家己出现相当长的时问,人才辈出,流派纷呈,并形成了先秦和汉初道家发展的两个高峰。即便在道教形成以后,道家与道教仍然有各自不同的传承谱系。

二、性质和流变传承不同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道家仅仅是一种思想文化流派,而道教是一个宗教团体,两者在文化形态上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

道家是作为一个哲学思想流派而存在的,其思想流变与代表人物,是它最重要的内容,但魏晋之后道家思想的传承流变,以今人角度来看,还是模糊而难以说清,对历代学者文人的影响倒仍是依稀可辨的;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狭义的“道家”指的就是先秦时代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流派。

而道教,是宗教的一种,作为一种宗教,道教有其神仙崇拜与信仰,有教徒与组织,还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与活动,其主要派别的传承是大致清楚的。

道家具有人间性、世俗性,它存在于思想领域,作为一种思想文化流派,它以现实的智慧之光照耀人间。而道教则不同,它不仅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即具有思想信仰,同时有严密的组织与宗教活动,并试图以一种超人间超现实的力量来改造世界,包括求得人的永生。

三、各自的代表人物不同

即使同一个人物在道家与道教之中也具备了不同的个性特征。道家的代表人物,在先秦有老子、庄子、列子等,汉代有曹参、窦太后、刘安等。道教的代表人物有张角、张陵、葛洪、王重阳等,这两类人物相互之间是不能替代的。以老子为例,道家中的老子是一个现实的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道教中的老子则成为太上老君,是一个宗教教主,两者的性质显然是不一样的。

四、二者的思想不同

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道教则以“道”作为其追求目标,以长生不老之道为最高信仰,它主张清静无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道教它用神仙不死之道教化信仰者,确认通过养生修炼和道德品行的修养而长生成仙,最终解脱死亡,求得永恒。

4、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是相互依存还是抵触

道家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思想学派,与儒家一并被称为我国古代思想学派的两翼。千百年来,儒道两家的思想在不同的时期各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也都有着各自的追随者,那么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是相互依存还是抵触呢?一起来了解。

你可能喜欢》》佛教礼仪:合十问讯

儒、道两家思想,一个刚健有为,一个柔顺因循;一个入世进取,一个潜隐退守,这是他们达到相通和互补的真正前提。所以,许多中国古代文人才能入世为儒,出世为道,或者熔儒道于一炉,张弛相济,进退自如。

从历史渊源来看,春秋战国时代,随着奴隶制度逐渐解体,我国进入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一部分奴隶主贵族逐渐失去了他们原有的经济和政治上的特权地位,成为贫民或者奴隶。其中一部分人结草为庐,结伴而耕,避世隐居。这些人对弱肉强食、离乱痛苦的现实社会,表示强烈的不满,和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一样,他们痛斥天下无道,但却走着两条不同的道路。

儒家直面现实社会,力求探索一条改造客观世界的道路,即便是个人的修身养性,最终也是为了治国平天下。道家面对残酷的现实,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从自然中寻找一条自我拯救的人生道路。

而道家则是面对残酷的现实,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从自然中寻找一条自我拯救的人生道路。道家与儒家的不同之处,在于道家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固执地守护着人的精神的尊严,辛勤地开垦着人的精神的荒漠,把人生从一切无法消除的痛苦和灾难中拯救出来,超越人生困境和世俗情欲,使人获得一种宁静的自由和圣洁的心境。

可以说,春秋战国时代所涌现出来的大批隐者的现实生活,以及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隐者生活的亲身体验,正是道家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而孔子和孟子则远离隐者的生活体验,因而,他们的思想历程必定不同于老子和庄子。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的哲学观共同奠定了了中国哲学发展的基础。从他们的基本思想来看,儒道两家是两种对立的两大思想体系,其实在具体表象对立的背后,儒道两家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正是这一共同点,它们才能最终决定中国哲学的基本走向。

5、百家文化之儒家和法家的区别和联系

提起儒家,脑海中浮现的或许会是慈和安详的长者,手捧一卷论语若有所思。

提起法家,心目里想起的或许会是严酷冷峻的官吏,手持一张法令郑重宣读。

儒家与法家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那么这两个学派之间有何联系又有何区别?让法家文化来告诉你。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在历史演变中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宣扬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思想流传千年,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而法家,则是以“以法治国”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致力于研究国家治理方式,提出了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法家学派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重视法制建设,为后世数千年中央集权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那么儒家与法家有何区别和联系呢?

一、理论基础不同。

儒家坚持传统的治道,提倡的核心观点是“仁”与“礼”,认为治理百姓应该以礼以德,不应该以法去刑。而法家认为应该以法治国,人性是好利恶害的,从历史进化的角度来推行法治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这也是作为“仁政”之所以可能实行的依据。而法家思想产生的理论依据则是“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而且人的恶性是不可能改变的,其提倡的是“法”、“术”、“势”三者结合的用人及治国方略。

二、对社会秩序看法不同

儒家在根本上否认社会是整齐平一的。认为人有智愚贤孝之分,社会应该有贵贱上下的分野。劳力的农、工、商贾和劳心的士大夫各有其责任及工作,形成优越及从属关系的对立;还认为亲属关系之中,应该以辈分、年龄、亲等、性别等条件为基础所形成的亲疏、尊卑、长幼的分野。

而法家虽不否认贵贱、尊卑、长幼、亲疏的分别及存在,但认为法律的赏罚完全是一种客观的绝对标准,不因人而异,一切的人在法律面前均需平等,不能有差别心,不能有个别的待遇。

猜你喜欢